七十年苦难与辉煌,6000倍的超越,中国永不停歇!

作者:戎评来源公众号:戎评已获转载授权1920年,……

久久的头像
久久
Share:

作者:戎评
来源公众号:戎评
已获转载授权

1920年,在经历过巴黎和谈失败的国耻后,冯友兰选择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潜心学习,他的老师是著名的适用主义大师杜威。

在多年的学习生涯里,冯友兰彻底被实用主义所折服。1923年,他以伯格森的哲学思想观系统性的著成了一本刊物——《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学》。

该文指出:

中国之所以没有近代科学,并非是中国人的愚笨,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只注重人是什么,即人的品格与修养,而不是注重人有什么,即知识与权力。

当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自上而下的影响到中国整个社会时,它便成为中国科学发展的枷锁。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冯友兰和当时以及后来许多人一样,主张科学是一个大国阻止急剧衰落的唯一救星。

九十多年后,中国终于做到了。


今天是2019年10月6日,假期还剩最后一天。


作为微信诞生以来的首次大典,相信不少人已经被朋友圈内至诚、炙热的爱国热情所覆盖。


戎评亦是如此!


七天来,看着满屏的庆贺动态,我深有感怀:


——有民如此,国必当以强!
七十年苦难与辉煌,6000倍的超越,中国永不停歇! 精选文章 第1张
歼20亮相
对此,很多外媒也表现出高度关注,美国《洛杉矶时报》评论道:
盛世大典激发中国人爱国豪情。

而在国外的各种论坛上,那些常年混迹于BBS外国网友更是纷纷发出 Oh my God式的惊呼,甚至连中国人为何如此爱国的话题都被频繁抛出。

中国人的爱国情绪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迹可循的。

来看一组数据对比:

1949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
2019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高达77.3岁;
70年,翻了两倍!

1949年,中国GDP仅为123亿美元;
2019年,中国GDP已至世界第二的13万亿美元;
70年,翻了407倍!

1949年,中国工业产值不过45亿人民币;
2019年,中国工业产值比美德日之和还多,高达30.5万亿人民币;
70年,整整翻了6781倍!

七十年苦难与辉煌,6000倍的超越,中国永不停歇! 精选文章 第2张

70年时间,从一个积贫积弱的落后农业国,发展到一个现代化程度不亚于欧美的工业强国,放眼世界,唯中国尔!

问题来了:

是什么让中国用70年时间就走完西方近300年才走完的路呢?

答案是工业化。

在工业时代,一个强国的崛起与复兴,都离不开工业化的历程。

没有工业化的国家不一定是小国,但一定不是强国。可以这么说:工业基础决定国家发展上限!

在历数70年伟大成就之际,我们不能忘记中国工业化背后的辛酸…

历史的错位


大概在2010年前后,史学界抛出一个新颖的话题:以欧洲代表的西方文明能够拉开工业革命的序幕完全是历史的错位!

为何这么说呢?

因为人类的进步与使用工具进行生产或从事其他社会活动息息相关。

早在2000多年前,解决炼铁技术的中国人在亚欧大陆上创造出最为璀璨的文明。而同一时期的欧洲,仍处于蒙昧的茹毛饮血时代。

十三世纪,在东舶技术的帮助下,欧洲人才成功将炼铁的温度提高到1400℃,由此才拉开文艺复兴的序幕!从这方面来讲,欧洲在技术上足足落后中国一千多年!

七十年苦难与辉煌,6000倍的超越,中国永不停歇! 精选文章 第3张

那么,是什么让中国在极短的时间内,丢掉长达千年的技术优势呢?

是国家太过于富庶与安康!

或许很多读者不愿意相信,但事实的确如此。

首先必须明确一个重要的概念:自从人类形成利益群体后,90%划时代的工具总是最早出现在战场上。比如铁的冶炼初衷是青铜剑硬度不佳,越长的青铜剑越容易被折断,像夫差剑和勾践剑这样的名剑都没超过60cm。相比之下,铁的硬度比铜更大,更适合作为冷兵器存在。

虽然秦军的青铜剑比同时期的铁剑更先进,但不可否认的是,由兵器研发而大规模生产的铁器奠定了中国后两千年辉煌文明的基础。

也就是说,人类最原始的战争行动,是催生技术进步的核心原因!

明白了这层道理,我们再来看看被视为东西方文明分水岭的十七世纪,中国与欧洲究竟发生了什么。

七十年苦难与辉煌,6000倍的超越,中国永不停歇! 精选文章 第4张
图I:欧洲与中国的战争频率对比图,图源: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从图I可以清晰的看到,十七世纪之前,中国的战争频率要远远高于欧洲,而这几千年正是中国领先世界的年代。而1600年前后,近现代化国家的雏形开始在欧洲出现,为争夺有限的生存空间,欧罗巴大陆的战争频率陡然攀升!

以17世纪为界限,爆发在欧洲的大规模战争基本上是一场接着一场,如三十年战争、英法战争、大革命等…

很显然,频繁的战争促使欧洲各国在军队组织、武器装备领域狠下功夫,从而促进军事革命的爆发。而军事革命所带来的先进技术又在资本家精明的运作下,又反哺到民间领域,最终成为引爆工业革命的序曲!

同一时期,处于明清统治时期的中国,在国家发展的阶段中已经达到农业时代的天花板!除了明末的大规模天灾与战乱,整个国家都相对安康。

当安稳的环境成为常态之后,没有战争威胁的清朝军队自然在武备上出现松弛,因此对技术与创新的需求急剧滑坡。而作为对技术叠新需求最大的军队出现停滞时,便直接导致中国在即将到来的工业革命浪潮中逐渐落后于欧洲!

由此可见,近代的国家发展与军备息息相关。正如英国著名军事史学家杰弗瑞·帕克(GeoffreyParker)所言:
西方国家的优越军事组织让他们得以统治整个世界,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西方的崛起取决于武力的使用!

七十年苦难与辉煌,6000倍的超越,中国永不停歇! 精选文章 第5张

无***有偶,美国历史学者伊恩·莫里斯在其书《文明的尺度》提到:
西方成为世界霸主最明显的标志是1840年到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一支小型英国舰队开进中国,威胁要切断向北京运送粮食的大运河,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忍辱负重地作出巨大让步。

简言之,频繁的战争行动倒逼欧洲各国不停的对技术进行叠新,是欧洲能超越中国率先开启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

若非如此,按照人类社会正常的发展路线,中国历史将在农业文明达到天花板后,自然过渡到工业文明阶段(期间会伴随社会各阶力量大规模重组)。当然,时间是最大的变量,这个过程或许只需要几十年,又或许长达上千年。

中国工业化的长征之路


提起中国工业化的困难,几乎为零的起点总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因素。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完成工业化大致取决于两点——

一是经济结构的变化:传统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过度,具体体现在劳动人口结构及生产结构从手工或农耕向机器转变。

二是各种量级的变化:工业时代的典型特征在于,机器的诞生使得1个劳动单位的生产效率成倍提升。由此在相同时间生产出来的物资,能够做更多的事情、养活更多的人口!

1949年,在新中国近6亿的人口中,只有200万人从事工业劳动,占比为0.3%,这个比例大幅低于其他工业国家的20%;在工业产值方面,45亿人民币的工业产值只有GDP的10%,也远远低于普通工业国的30%。

七十年苦难与辉煌,6000倍的超越,中国永不停歇! 精选文章 第6张


工业企业方面,解放初期,除去新中国接收的2858个国民政府工矿业后,中国总共有12.3万家私人工业企业,其中雇佣十人以上的只有1.48万家。相比之下,作为工业化先驱国的德国,早在1907年就拥有580家雇员超过1000人以上的工业企业!

这是经济结构方面的情况。

在量级变化方面,1920年,工业在全国经济结构的占比为7.37%;卢沟桥事变前夕,这个数值涨到了13.37%。再到1949年,工业比值仅提升到17%。即便不算战争的缘故,1949年中国年工业占比的增速也不到1个百分点!

正因如此,有了对建国初期最扎心的概论:中国是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农业国!改变这一状况的是朝鲜战争。

随着朝鲜战争的胜利,中国一举奠定亚洲头号大国的地位。

而彼时的苏联,出于扩大全球影响力的需要,对中国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工业化援助,这就是著名的156工程!

七十年苦难与辉煌,6000倍的超越,中国永不停歇! 精选文章 第7张
数据显示:

在工程领域,苏联为中国提供了3709套基本建设方案、1440套设计文件。
在装备领域,苏联向中国提供了12410套机器、2970套技术文件、11404套部门技术文件。
在教学和技术标准领域,苏联向中国移交了4261个教学大纲、4587项工业制品的国家标准。
除此之外,苏联科学家还直接参与了中国诸多大型工程的建设,如武汉长江大桥、渤海造船厂等。

作为国家史上唯一一次全面武装一个传统农业国的战略工程,苏联援华的领域涉及到发电、航空、钢铁、造船、汽车、交通、轨道、机械、冶炼、矿业、纺织、通讯等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

用一句很贴切的话来形容:苏联向中国援建了一整套工业体系!

截止1958年,苏联援华工程总价值高达94亿卢布,按照当时3%的GDP增长率来算,苏联相当于把两年的GDP增量全部花在了中国身上。

七十年苦难与辉煌,6000倍的超越,中国永不停歇! 精选文章 第8张
苏联援华工程代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中苏矛盾以及中西关系缓和的大背景下,中国启动四三工程,用长达五年的时间与51亿美元的巨额投入,向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国家引进一整套的设备与技术标准。

这是新中国第二次大规模工业引进计划,也是第一次面向日本、法国、联邦德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的大规模成套设备进口活动。

历史证明,四三工程为后来中国制造业称霸全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熟悉工业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需要一套标准来衡量产品的安全、优良、性能等各项指标。而在美苏冷战时期,受制于两大阵营的影响,世界工业标准被割裂成美标与苏标两套标准,双方互不兼容,***立性极强!

苏联解体后,虽然昔日的华约的阵营已经不复存在,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国家的工业体系仍延用了苏标,美标的零部件完全不能兼容。

换言之,美国的工业零部件进不去原华约国家,俄罗斯的工业零部件进不了资本主义国家。这个时候,只有通过156工程和四三工程建设的中国,能同时大规模供应美标与苏标两套零部件。

这也是中国为什么是全球唯一一个具备完善工业体系国家的真正原因!

七十年苦难与辉煌,6000倍的超越,中国永不停歇! 精选文章 第9张

以上只是内部的低起点,而在外部,中国工业化所面临的状况比内部更为严峻!

一个工业国要想实现持久发展,就必须利用现有的工业资源形成闭合的经济循环。即在工业生产中不断做大企业、居民、政府的增量蛋糕。

企业的增量做大,能够提高居民收入;而居民与企业收入增多,能以税收的方式不断充实政府的财政;相应的,只有政府掌握到足够多的资金,才能增加更多的科技投入和创造出更优秀的市场环境,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广阔的上升空间。

这就是工业国家的闭合经济循环!

很显然,对于任何一个世界级工业强国而言,单一的国内市场是无法同时满足这个要求的!因此,扩大海外市场对工业国的发展至关重要。

西方国家是如何做到工业闭合循环的?答案是殖民战争!

不论是工业化抑或是工业革命,都需要长期性的资本投入。而西方国家发展工业的原始资本,来自于殖民战争的掠夺。而拥有殖民地最多的国家,必然是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七十年苦难与辉煌,6000倍的超越,中国永不停歇! 精选文章 第10张

以缔造殖民体系的英国为例,殖民战争对经济的好处有三点:

第一、发展工业需要原材料,而殖民地能以最低的价格向宗主国的企业提供天量的原材料。

第二、丰富的廉价劳动力。

第二、殖民地可为宗主国提供固定的产品倾销市场。

你看看,工业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三个成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关税成本,一下就被西方国家砍掉两个,焉能有不繁华之理。所以说,资本主义国家的发达是建立在殖民地人民的血泪之上!

正如马克思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提到的那样:
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当资本积累得愈来愈多时,帝国主义就拥有足够多的资金进行大规模工业化。1944年,加勒比黑人历史学家埃里克·威廉姆斯提出一个著名观点:
从英属加勒比殖民地由奴隶种植的蔗糖与跨大西洋奴隶贸易中获得的利润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初始资本,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现代经济体。

七十年苦难与辉煌,6000倍的超越,中国永不停歇! 精选文章 第11张

相比之下,作为后来者的中国工业,在核平即和平的大环境下,必须以商业竞争的方式从各行各业势力早已根深蒂固的发达国家手中争夺国际市场。而这个过程对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来说,注定是一条比实现工业化更艰难的长征之旅。

毕竟,在工业化初期,中国还能依靠苏联;而实现工业闭合循环的阶段,无依无靠的中国人只有孤军奋战!

***行者的奋斗:从蹒跚学步到绝地逆袭!


蝴蝶的成长必须经过在蛹中痛苦挣扎的过程,直到它的翅膀和身体逐渐强壮了,最后破蛹而出,才能在空中翩翩起舞,自由飞翔。

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工业化道路,亦如破茧成蝶般的痛苦!

随着第三次产业革命的爆发与国际形势的缓和,工业国家的经济支柱逐渐从以军事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向民生为主的制造业过渡。虽然彼时的中国工业已经相当完备,但面向民用市场的制造业技术基础却尤为薄弱。

技术,在西方国家手里;
市场,在西方国家手里;
即便是最具优势的供应链,中国仍只掌握着粗端的原材料,如钢、甲烷。

说一千道一万,建立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支持,但问题是如何换取他们的支持呢?

让利!

七十年苦难与辉煌,6000倍的超越,中国永不停歇! 精选文章 第12张

一是市场

在国产工业制成品普遍不如西方企业的八九十年代,让西方的产品进入中国,很容易让先进的欧美企业在中国形成垄断。若真如此,中国的制造业不仅无法获取到先进的技术,还会因市场被蚕食而丧失掉循环造血的能力!

对于当时中国国产制造业的困境,美国产业观察家Gilboy曾这样说道:
美国的精英们完全不必担心中国的威胁,因为他是一个无害的国家。

为何无害?Gilboy具体给出三个原因:

第一、中国高端技术与工业产品出口被外国企业主导;

第二、中国的工业企业深度依赖从美国和其他先进的工业化国家进口的产品设计、制造设备与关键元件。

第三、中国企业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吸收进口技术并在本土扩散,使他不可能迅速崛起为全球工业的竞争者!

事实的确如此,在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中国中端以上的制造业产品,从家电到通讯再到交通,进口货超过90%。八亿条衬衫换一架飞机,是当年中国最工业最凄惨的写照…

二是与利润严重不匹配的廉价劳动力

全球制造业格局是一个三角形结构,越处于底层产业链的国家,面临的竞争对手越多。

中国制造业,尤其是中国工业产值支柱的电子制造业,产业结构与日韩两个发达国家高度重合,更何况后者还有先发的市场优势。那么,中国的电子产品如何从中突围呢?

还是让利!把利润让给终端消费者!

同样是电子制造业劳动者,日韩工人的工资少则七八千人民币,多则上万人民币。中国工人的工资普遍只有四五千。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费用年复一年增长的进口大宗商品!

1990年,国际原油不足20美元/桶;2008年创下147美元/桶的天价;
2000年,国际铁矿石为25美元/吨;2008年炒到130美元/吨。

类似的例子还有大豆、玉米、橡胶,更有甚者,连国际航运的单价也疯涨了八倍…而隐藏在幕后的真相,是欧美金融机构利用期货化的大宗商品,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收割!


但一切,都在中国人的拼搏中,逆天改命……

七十年苦难与辉煌,6000倍的超越,中国永不停歇! 精选文章 第13张

2019年8月20日,大典前夕,中国工信部部长苗圩在新闻发布会上称:
我国已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工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120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0多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约971倍,年均增长11%。

七十年,沧桑巨变!

前三十年的工业化长征,中国付出了一代人的青春、热血,甚至于生命;
后四十年的制造业行军,中国付出了三代人的执着、奋勇与不甘人后!

中国人用七十年走完发达国家300年走的路的背后,是二零后、四零后、六零后、八零后,整整四代中国人的日复一日,起早贪黑的奋斗。

在西北的戈壁滩上,一群稚嫩青年硬是砸出两弹一星。
归来时,祖国是天下名震,他们是恶疾一身。

在山西的煤矿里,一群矿工在地下几百米的深处,用双手支撑起中国工业的光明;
归来时,祖国是每日新篇,他们却或是白布掩面,或是灰尘满脸!

在沿海广东的电子厂,一群豆蔻年华的少男少女们,用最低廉的工资与每年损失三万根手指头的代价,为中国积累出最原始的工业资本。
归来时,祖国是倾世繁华,他们是中年白发!


是他们,托起了共和国的未来;
是他们,改写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是他们,将曾经中国逝去的尊严,再次屹立于世界之林!

然而,这条长征路还远远没有结束!不论是我们抑或是我们的子孙后代,必将承载着先辈们的夙愿,肩负着民族与国家的责任,走向更遥远的未来!

它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文章最后,戎评有话说:

中国,值得你我一生努力、所爱!


七十年,弹指一挥间!

经历过旧中国的深重苦难,所以清楚新中国的伟大!

看看那个连火柴都叫洋火的历史。

再看看今天蛟龙下海、北斗上天、东风问鼎的中国,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爱她?

国家崛起、民族复兴,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

更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

对于正在看文章的各位,不论你持有什么样的观点,只要你还深爱着你的子孙,请好好的珍惜自己的祖国。

毕竟,这个让民族重新站起来的国,值得我们一生所爱与努力!

七十年苦难与辉煌,6000倍的超越,中国永不停歇! 精选文章 第14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