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耻!请外地医生做手术,做完就举报!

原创:陈兴杰来源公众号:功夫财经已获授权给陈老师打……

久久的头像
久久
Share:

原创: 陈兴杰
来源公众号:功夫财经
已获授权

无耻!请外地医生做手术,做完就举报! 精选文章 第1张

给陈老师打 call

洪洞县当地病人一定恨死举报者韩某了。对这样败坏世道的坏人,再怎样谴责也不为过。

为满足医生的诉求,使医疗资源流动起来,最近几年中国各地都在推行“医生多点执业”。

传统飞刀走穴基本是单刀赴会,依然有非法行医嫌疑。如何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将是长期的任务。


无耻之尤的举报者

最近,一则医生在手术室收红包的视频在网上流传。经媒体求证,拍摄时间是在7月份,地点在山西省洪洞县人民医院。一位62岁脑梗患者韩某要做神经外科手术,当地医生水平不够。医院帮忙联系,从北京天坛医院请了一位宋姓专家来做手术。

无耻!请外地医生做手术,做完就举报! 精选文章 第2张

请外地医生来做手术,行业内管这叫“飞刀走穴”。视频里的“收红包”,其实是患者给医生“交费”。患者一边给钱一边偷拍,时隔两个月放在网上,引起轰动。很快,涉事医生受到调查,居间介绍并代收红包的洪洞县医生王某,也被停职。
医疗界和“红包”沾边的新闻,一般是舆论爆点。此事一开始网上爆火,但舆论迅速反转,变成对医生的同情,对举报者的谴责。
医生在手术室里收钱,看起来确实奇怪。但这是商量好的金额,没有任何胁迫的成分。结合后来举报看,“手术室给钱”极可能是有预谋的陷害——拍下视频,配上“医生手术前收红包”的标题,多么有冲击力啊。
有理由相信,患者从最初给钱的时候,就一肚子坏水。她一边等着做手术,一边偷录像;做完手术两个月后,转手举报——没有什么医患矛盾,而是说人家“飞刀走穴”不合法。典型的过河拆桥,恩将仇报,在任何道德文化看,都是被唾弃的无耻行径。

无耻!请外地医生做手术,做完就举报! 精选文章 第3张

举报者之无耻令人齿冷,当地卫生部门的处理也让人心寒。涉事医生停职,未来会带来“三输”的局面。高水平的医生无法外出治疗,收入减少,这也是医疗资源浪费;水平低的地方医院请不到专家,留不住病人,能提供的服务有限,这不利于医院发展。当然,患者显然是最大的输家。

洪洞县当地病人一定恨死举报者韩某了。因她一己之私,洪洞成了许多人的阴影。专家不敢前往,病人就得折腾,他们得费时费力到外地求医——只因某些人破坏人际间信任。对这样败坏世道的坏人,再怎样谴责也不为过。

为什么有“飞刀走穴”

为什么会有“飞刀走穴”?很多人把问题归结为“医疗资源不平衡”。大城市聚集了众多优质医疗资源,小城市医疗水平低,很多病看不了,病人只好往大城市跑。

成本不但高,还不一定挂上号,只得私下请人。很多人借“飞刀”现象,谈医疗资源要平均化,将大城市三甲医院的资源往中小城市输出。

然而,这最多是“飞刀”现象的背景,而不是原因。在任何国家,医疗资源从来就不平衡。几十万人口的小县城,本地三四个全科医院,能对付头疼脑袋和大部分普通手术,这就足够。
遇到重大疾病,到大城市或省会城市的大医院,基本能解决问题。如果遇到疑难杂症,就到全国著名大医院和研究机构去看病,这本身是正常的现象。
病人聚集到大城市看大病,成本高昂,于是有了解决方式。比如医院之间有合作,大医院会经常派团队到外地会诊。医生可以服务于几个医院,在各个地方来回奔走,后者被称作“多点执业制度”。
无耻!请外地医生做手术,做完就举报! 精选文章 第4张
美国医生的多点执业很发达。有些医生和几家医院签约,定期巡回坐诊;有些自己是***立诊所,和保险公司合作。也有签订排他协议的医生——比如梅奥诊所就要求门下医生只能为本机构服务,不得“走穴”接私活。即便如此,这类医院通常也和其他机构合作,医生也有外出就诊,只不过是“出差”而已。
中国公立医院聚集了多数优秀的医生。他们在医院本职收入有上限,工作之余能否外出接私活呢?这确实是很模糊的事情。医生利用闲暇时间外出接诊,为病人解忧,道义上站得住脚;公立医院觉得资源流失,想管却管不了。真要严查,又怕造成医生流失。
公立医院僵化的人才管理体系下,医生“飞刀走穴”很常见。为满足医生的诉求,使医疗资源流动起来,最近几年中国各地都在推行“医生多点执业”。这项政策主打亮点是:保护医生利益。“医生多点执业”合法化,将使遇到医疗事故的医生免遭灭顶之灾。与此同时,医生也能获取额外收入。
很多医生对这项政策不以为然。合法化当然好,代价却是限制重重。“多点执业”通常是和本地医院合作,数量有限,对方医院要发函件,本地医院要审批,手续颇为繁琐。没有这些手续,依然有“非法行医”的嫌疑。
此外,物价局对医生外出就诊规定的收费,实在是太低。通常只有几百块钱,最多不超过一两千元。医生自己解决鞍马食宿,还要诊疗做手术。这么低的收益,能有什么吸引力呢?
备受期待的“多点执业”没有改变什么,医生无法和医院自由签订协议,获取更有利地位。于是,他们照旧行事,“飞刀走穴”盛行。

据丁香园的调查显示,55%的受访医生认为“所在医院医生走穴现象普遍”,近三成医生表明“本人曾经走穴”。每到周末,北京机场往外地飞的乘客里,就有相当多医生。他们穿棱在大小城市,用他们的勤劳缓解病人的痛苦。

建立“飞刀平台”?

“飞刀走穴”是市场解决困境的办法,它帮助了很多人;因为不合法,也面临着各种问题。“飞刀走穴”处在灰色地带,人们靠口口相传传播,没有体系,只有个案,患者如何找到靠谱的医生,组织起有力的治疗力量?医疗事故发生之后,谁来承担责任?遇到洪洞县韩某这样的患者举报,医生该如何自处呢?

无耻!请外地医生做手术,做完就举报! 精选文章 第5张

医疗改革还要朝市场化的方向走。要允许成立更多民营医院,增加医疗市场供给,使医生获利更多出入;要放开价格管制,使患者、医院和医生之间的合意,更加自由。要让人才的价值在市场中得到释放,让专业劳动获取应有的报酬。在此基础上,市场似乎该有高效率的服务平台。
传统“飞刀走穴”基本是“单刀赴会”,医生专业水平只能靠私下渠道传播。这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医生前往一地,通常只做一个手术。周末舟车劳顿一两天,路上花费时间巨大,却只为一两小时手术,效率是否太低?
如果这个市场合法,有一个平台聚集大量专业医生;采取“预约-接单”的模式,组织专业力量会诊治疗。每一台手术能请到靠谱专家;参与的医生也能现场学习。在某个城市的医院,可组织多台手术,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提高医生收入。
这样的方案可行吗?医改专家徐毓才接受丁香园采访时,也提出类似建议。当然,这样的平台对公立医院体系无疑冲击巨大。
长期来看,将线下和线上医疗联结起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将是长期的任务。西方发达国家大多面临着医疗资源不足,患者长期排队的问题,中国要跨过这道槛,要用改革来加强供给,也要借助技术的力量。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