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美国要弄死华为的原因,终于从根儿上明白为啥贸易战了

文章下面分享了美国国防部发布的5G生态系……

久久的头像
久久
Share:

文章下面分享了美国国防部发布的5G生态系统对美国国防部的风险与机遇。报告内容长达两万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这份报告非常精彩。对于全球5G技术进展做了详细的描述,你赤裸裸地展示了美国要打压华为的原因,因为其报告篇幅实在太长。

我们对于报告中的内容做了一些归纳,以主流5G技术有两种,一种是 毫米波,一种是sub-6。与美国国防部在国内已经大量占用杀不了,所以美国只能主推毫米波,但毫米波现阶段成本高,而且实用性的部署难度大,导致全世界都倾向于用上了。华为在 sub-6 上拥有绝对优势,并以大量出货。如果美国人坚持用毫米波,则成本无法,全球性生态更加难以普及。如果美国人现在追赶杀不了,这时间上完全没有优势,还会对已有的国防系统造成干扰源看武器这块大肥肉,吃不上美国人跳脚骂娘。二这武器之前的几代通讯技术更替过程中,对领导者,国家都产生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市场竞争和安全影响。欧洲人抓住了两集,但是那一代巨头诺基亚和爱立信的公司,但美国人抢到了3G和4G的主导权,不断赚的盆满钵满,还催生了高通,苹果,谷歌FB等一系列巨头。所以在通讯技术上的引领对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和国民收入有非常大的帮助,但只会导致产业的巨大损失和宜兴的企业的退出。

咱这份报告直接提到五级技术开发是中国梦愿景和中国制造2025路线图的重要组成部分。难怪美国在最新的贸易协定突然增加了三条,其中一条是放弃中国制造。2025战略,我可去你妈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这条件能接受吗?是日韩都非常清楚,抓住5G这波潮流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所以嘴巴上说支持美国,但行动上已经走向sub-6的技术路线,也就是跟中国是遇到的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财源广进大多数欠发达国家肯定会走更低成本的sub-6路线。现在就是看欧洲往那边摇摆了,就是欧洲人心里一百个不愿意用毫米波五,美国国防部的占优势无忌技术在实时战争中有很大的优势,必然会大量引入到军用设备当中。如果大量国家最终都部署了华为的5G技术,美国国防部在海外的军事行动将不得不连接到华为的通讯设备。在日韩的军事设备也受到同频5G设备的干扰,华为的设备肯定不会为美国开通后面,这样就会影响到美国在战争中的安全。

如果5G产业最终被中国引领,加上中国的消费人口众多,不让整个通信产业链会向中国转移。基于武器的新型平台可能也会被中国引领,5G这块几十万亿的大蛋糕,美国就吃不到了。

对美国国防部来说,更可怕的是,一些过去长期合作的供应链可能在这个武器技术更替的过程中被淘汰,但美国的国防部会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

一些国防产品中的通讯模块只剩下中国的供应商,注意这篇报道的最后,美国国防部直接建议通过贸易战的方式来保证美国的利益,所以现在这个吃相就相当难看了。整天说什么自由民主,公平,公正,引领人类希望的灯塔国跟高速路上抢人家翻了车的水果没有区别。看完这篇报道,我忽然理解为什么中国这么强硬了,我们5G基站都大量出货了,估计手机都准备发布了,而且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已经站在杀不掉这条路线上了,你连评论都没有解决,你跟我吵个毛啊。有生之年,如果一个新的通讯技术被中国的领导,我们有机会开创出拥有类似苹果,FB和谷歌这样的IT盛事。全球财富将向中国转移,让我们也过过发达国家的日子。我他妈能把这种机会白白让给美国吗。

《5G生态系统:对美国国防部的风险与机遇》

随着5G商用不断加速,美国对于争夺5G领先地位的焦虑感和紧迫感日益强烈。2019年4月3日,美国国防部国防创新委员会发布了《5G生态系统:对美国国防部的风险与机遇》(《THE 5G ECOSYSTEM: RISKS & OPPORTUNITIES FOR DoD》)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重点分析了5G发展历程、目前全球竞争态势以及5G技术对国防部的影响与挑战,重点分析了中国在5G领域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对国防安全的影响,并在频谱政策、供应链和基础设施安全等方面提出了等方面建议。 5G生态系统:对美国国防部的风险与机遇(全文翻译) 发布机构:国防创新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9年4月 翻译:中国信通院5G创新研究中心 第4章:委员会对5G的建议 理事会建议 国防创新委员会的建议基于这样的假设:由于传播和成本限制,毫米波基本上不能在美国大规模部署,而且Sub-6 GHz的中频频谱(在3 GHz和4 GHz范围内)将成为未来几年广域网的全球标准。该假设基于对毫米波的工程要求的评估以及各种研究,这些研究是关于预测支持有限毫米波的5G网络所需的基础设施和相关成本。此外,美国供应商的当前财务状况可能或多或少的会抑制他们投资所需资本支出以支持毫米波网络的能力。 建议一 国防部需要尽早制定共享Sub-6 GHz频段的计划以塑造未来的5G生态系统,包括评估什么时候需要共享哪些带宽以及共享带宽的范围,以及共享将如何影响国防部系统。 国防部和联邦通信委员会必须考虑将5G频谱的战略从毫米波(mmWave)转向Sub-6 GHz。国防部和联邦通信委员会一直将28GHz和37 GHz带宽优先考虑作为5G开发的选项,但这种努力是错误的。这片文章涵盖了与毫米波在实现方面相关的广泛限制,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将采用Sub-6 GHz的5G生态系统。鉴于此,国防部必须通过关注与这些频谱范围内的民用5G业务共存(如果不是明确共享)来为未来的运营环境做好准备。 国防部应该尤其关注中国已经使用的Sub-6 GHz频段范围。中国的5G系统和基础设施工作在3.2-3.6GHz范围内,以及4.8-5.0 GHz范围。因此,商业界已经开发出针对该范围配置的半导体和手机,国防部应该针对最发达的市场,加速在美国进行5G 6 Sub-6 GHz的部署。向复杂的多频段收发器添加新频段大约需要两年时间,美国将能够通过利用市场上已有的子组件和设备来实现更成熟的频谱使用,例如使用现有的高通产品来实现中国5G系统使用的频段,从而避免花费额外的时间来弥补追赶这两年在5G研究上的落后。 作为额外考虑,国防部目前在4GHz频谱中占用约500MHz的空间。国防部应该采取行动分享这个空间的一部分,因为它是一个可能对5G开发产生严重影响的大量带宽。5G在大量连续带宽上能够最佳运行,而该范围的共享可以提供推动5G发展的频段空间。 为了提供额外的频谱可用性,国防部应建议国家电信与信息管理机构(NTIA),联邦通信委员会和国务院应在今年晚些时候的世界无线电大会(WRC-19)中提倡将C波段卫星频谱重新分配给IMT-2000 5G使用,并采取措施,在加速的固定业务基础上,在美国所有500 MHz频段内实现频段共享。虽然这对美国5G移动生态系统的影响有限,但在这个频段内共享可以提供100 Mbps及以上的广泛覆盖,以便为美国农村的大部分地区提供固定宽带服务。 国防部应鼓励其他政府机构激励行业采用通用的5G网络进行Sub-6 GHz的部署。激励措施包括加速折旧,税收优惠,低息贷款以及政府购买设备和服务。 该建议不要求拆除在Sub-6GHz频段中运行的国防部系统,也不要求共享所有国防部频段。国防部必须对与共享不同频段相关的成本和时间表进行深思熟虑且坦诚的分析,并相应地确定优先顺序。 但是,国防部必须牢记,频段划分的现状是不可能一直持续的。5G能力需要更大的频谱带,比如说毫米波,如果没有额外的带宽,仅靠Sub-6 GHz频段美国并不能获得真正的5G。明年,国防部将基于其使用的Sub-6 GHz频段,决定在美国是否采用5G。 如果国防部分享其部分Sub-6 GHz的频段,它将明显受益。随着商业部门开发和部署5G技术和网络,国防部将能够利用商业创新来建立自己新的和改进的技术和网络。在战略层面,5G可以通过将更多系统集成到一个能够更快,更低延迟地共享更多数据的网络中,在态势感知和决策制定方面实现阶段性变革。 这项工作需要与国家电信与信息管理机构密切协调,以清除和重新分配频谱。仅仅分享频谱是不够的,时机才是至关重要的,必须尽快完成,以保持美国与中国,韩国和日本的竞争力。 如果没有本报告中概述的积极行动,我们认为美国很可能无法说服世界其他国家采用毫米波技术作为标准的5G途径。这可能会使全球市场分化,导致全球大多数采用 Sub-6技术来实现5G,这些技术将由中国设备和手机制造商主导。 建议二 国防部必须尽快准备在后西方无线生态系统中运行。该计划应当包括对工程级和战略级的系统安全和健壮性的研发资金计划。 共享部分Sub-6GHz频段当然将有助于美国5G的发展,但要获得相对于中国的竞争优势,就需要以国防部从未见过的速度和规模采取行动。出于这个原因,很可能美国以外的大多数国家将采用Sub-6GHz的解决方案,迫使国防部在后西方无线生态系统上运行。在这种情况下,国防部应该假设所有网络基础设施最终都会从加密和弹性角度受到网络攻击。 国防部必须采用“零信任”网络模式。外围防御模型已经被证明是无效的,5G只会加剧这个问题,因为更多的系统被连接到一个共同的网络。不应仅仅通过附加到特定网络来授予信息访问权限,而应通过网络内的各种安全检查授予信息访问权限。国防部还应该计划采用量子抗性密钥交换机制来应对公钥交换算法的最终下降,特别是考虑到中国在量子计算方面的投资。 虽然“零信任”网络可以通过密码术保护上下文交换,但这些交换仍将受到流量分析和网络利用率激增的检测。国防部应该努力保持大量数据不断流动,以免操作节奏的增加被注意到。 除了这些安全预防措施之外,国防部还必须通过提高整体弹性和在整个网络中建立冗余层来抵御网络攻击和渗透,以确保不间断的连接。 国防部将需要考虑防范供应链受损的选择,其中中国半导体元件和芯片组嵌入在多个系统中。国防部应该通过投入研发来研究划分系统的影响,以限制攻击者横向移动到其他系统的能力。这将带来性能的成本增加,国防部必须找到能够安全性和基本功能的平衡点。 美国国防部应倡导积极保护美国技术知识产权(IPR),以减缓中国电信生态系统的扩张。美国应该利用出口管制来减缓西方供应商的市场损失率,即使它可能会增加中国实现自给自足的速度。 国防部将越来越多地被迫在没有他们参加的定制基础设施的共享商业网络上运营(如核C3的情况)。国防部必须分析与该转变相关的风险和收益,并调整其运营概念以解决这一问题。 国防部需要考虑受损供应链的更广泛影响,例如个人设备的风险和可以从这些设备上的活动中获得的信息。如果中国能够收集这些数据,国防部应考虑采用离散指令来抵御传统国防部系统和平台之外的这些漏洞,例如通过培训来限制通过个人设备使用在无意***享个人身份信息(PII)。 除了这些努力之外,国防部还应该在5G以上的未来几代无线技术基础上开展测试和实验。这种测试和实验将在更长的时间内进行,以确保美国准备领导下一代过渡。这些活动可以包括测试Sub-6 GHz频段的共享,以及对未来的毫米波的部署和传播的改进。 建议三 国防部应当建议美国政府调整贸易战略来应对可能会将国家安全资产和使命置于威胁中的供应链漏洞。 受损的供应链问题会通过在网络和系统中引入漏洞对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这可能会被敌对行动者利用来破坏国防部的运营。这些脆弱性的蔓延通过降低进攻行动的障碍同时削弱防守阵地,创造了一个日益不稳定的环境。 为了应对这种威胁,国防部应该倡导贸易政策奖励对安全代码进行奖励,并通过关税惩罚有漏洞的代码(良好发展实践的“货币化”)。例如,美国可以自动对发现有后门或严重安全漏洞的任何国家的任何商品征收高额关税(比如说75%)。这将给不安全因素带来市场成本,并且还会激励国内公司为安全研究人员提供资金,以发现竞争对手产品的脆弱性,从而触发关税。这将提高国防部生态系统的整体安全性,而不必披露条款50的漏洞。 美国应该鼓励五眼(五国情报组织)和北约合作国家采用相同的关税,无论产品来自哪个国家。和关注设备安全性相比,美国通过关税贸易战的形式可以获取到更加多的利益。 国防部应建议CFIUS停止与有销售过带有后门和安全漏洞产品历史的公司进行交易。 此外,美国应继续鼓励伙伴国家保护自己的供应链,并拒绝接触销售5G商品的中国国有企业(SOEs)。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