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事件反复表明:美国的麻烦,中国的机遇?

作者:风留痕来源:动态大参考(dongtaidac……

久久的头像
久久
Share:

作者: 风留痕
来源:动态大参考(dongtaidacankao)
已获转载授权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不遇的大变革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虽然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相对来说,机遇远大于挑战。积极坚定的应对好挑战的同时,抓住机遇甚至是制造机遇,足以加速中华复兴崛起之进程。

 

目前,美国对华政策是最大的挑战,但同时美国也在给自己反复制造麻烦的同时,给中国制造了绝佳的机遇。具体来说,美国给自己制造了四大难题,而这四大难题也就是中国的四大机遇。

 

一是贸易战。

 

美国发起贸易战挑衅,其初衷是为了强推“美国优先”,是为了追求美国利益最大化。然而,美国却遇到了极大的麻烦。虽然中国正面临美国的严重打压,如果中国应对得当,就一定会化挑战为机遇。

 

1.贸易战挑衅是对WTO的严重破坏,受到了全世界的抵制与反对。贸易战挑衅,是美国单边主义霸权路线与贸易保护主义的突出表现形式,严重损害了世界利益。而世界各国普遍坚持维护多边主义和推进全球化进程。美国已经孤***站在了世界的对立面。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国不顾全世界的反对,严重破坏自己一手建立和推动的世界秩序,严重损人害已,注定了会失败。

 

2.贸易战挑衅,或者说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受到了欧日等美国盟友的强烈抵制与反对。

 

虽然搞定了新北美贸易协定和与韩国的贸易协议,但加拿大、墨西哥以及韩国对美国已经心生积怨。而美国国会能否最终通过这些协议还是一个未知数。

 

而欧盟和日本这两大经济体,包括即将脱欧的英国,在贸易问题上矛盾对立。且不说美国能否在贸易问题上征服这些盟友国家,即使这些国家顶不住压力妥协了,西方联盟的基础也已经动摇。

 

3.尽管中国正在面临美国的压力,但中国却可以借机加速推进改革开放,加速经济转型调整,压力变成了动力。

 

目前,在贸易战重压之下,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继续保持中高速发展之势。而同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更是得到了顺利推进。可以说,顶住美国疯狂进攻,中国经济就铁定上一个新台阶。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而这一切世界各国都能感受得到,也更看好中国经济的未来,与中国合作的意愿就会更加强烈。

 

目前,中国道路正在得到普遍认可,中国的全球发展观和治理观正在得到普遍接受。中国已经成为了反对单边主义维护多边体系,维护自由贸易与推进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尽管一些国家对中国崛起有顾虑,同时也顾忌于美国的压力,但中国的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随着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随着中国投资环境的极大改善,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或合作平台将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正是因为世界经济体系与规则受到了严重破坏,区域共同体合作模式必将得到加强。特别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是整合各个区域经济体合作的最佳载体。任何国家任何经济体都可以平等加入或与之积极对接。可以说,“一带一路”建设是对抗单边主义和应对经济体系破坏的最佳合作机制,是化解世界性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重要的是,这里面却没有美国什么事。

 

4.对于美国来说,发动贸易战,只有打赢了才有意义。目前,贸易战对美国的伤害已经开始显现,同时美国经济结构和政策不良表现开始突出,更有经济衰退甚至爆发经济危机之势。

 

重要的是,美国只想通过贸易战掠夺世界财富,而自身没有应对经济衰退的良策。即使有良策,也无法有效实施。

 

美国产业空心化严重,经济结构已经严重不合理,美国的基础建设更是已经严重落后。从目前情况来看,外来投资没有明显增加,美资美企非但没有回流,反而有外逃之势。原因就是不看好美国经济的未来。

 

在这种情况之下,贸易战继续打下去,恐怕只有伤害没有回报。而要是停止了贸易战,美国的信誉也已经严重受损,要修复对外经贸关系,肯定尚需时日。

 

贸易战彰显了美元霸权对世界的危害性,连最特殊关系的英国都公开表示要建立一种新的货币体系以削弱美元霸权。没有霸权的美国经济就更难繁荣了。

 

贸易战不但伤害了美国经济,同时也加剧了美国政治和美国社会民主价值观的撕裂。美国政治和社会的两极分化正在呈现严重对立。这使得美国政府无法做出一个理性判断和制定理性政策。同时也加剧了与国际社会的严重对立

 

二、美俄军事对峙。

 

虽然特朗普想与普京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可无奈美国内部对强硬的俄罗斯是无法容忍。格鲁吉亚挨打、乌克兰危机,严重伤了美国的颜面。而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与孤立,更激怒了俄罗斯。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和打击ISIS问题上果断介入中东,更是让美国失去了中东的控制权。双方已经是水火不容。

 

在美国退出中导条约之后,美俄军事对峙更严重。虽然俄罗斯整体的军事实力今非昔比,但俄罗斯的战略杀伤性武器却不输美国,甚至于都领先美国。这让美国不得不在俄罗斯身上花费相当的力气。

 

虽然美国通过军备竞赛击垮了前苏联,但想再来一次可就难了。目前俄罗斯军力发展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大力发展让美国防不胜防、让美国刀刀致命的武器。在提高俄军事打击能力的同时,又不拖累俄罗斯的经济。相反,军火大卖还能弥补经济损失。

 

重要的是,美俄关系紧张对立,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却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可以说,双方已经接近于不结盟的盟友关系。目前中俄已经形成了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关系。中俄联手优势互补,又可以形成“背靠背”防御之势。

 

在美俄关系恶化之前,俄罗斯在与中国的合作问题上,特别是能源经济合作问题上表现得犹豫不决,甚至有抵触情绪。如今两国关系完全拜美国所赐。这可以说是极大解除了中国的后顾之忧。或者说,俄罗斯成了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三、朝核危机。

 

特金实现历史性会晤,极大缓和了紧张的半岛局势,同时朝鲜也停止了核武政策向发展经济转变。这虽然算做是特朗普政府的成功,但受益的却是中国。缓解紧张对立的半岛局势,也开始启动了半岛无核化进程,同时也使得中朝关系更加紧密。这正是中国为之努力的目标。中国也只用了“不核、不战、不乱”六个字而已。

 

虽然美国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推进无核化进程,但最终恐怕还是得进入中国预定的“双轨制”路线图。近日,特朗普强烈批评被解职的博尔顿的半岛政策,就说明特朗普有意放松既有的强硬政策。就是进入“双轨制”的节奏。

 

美国一直强调中国在帮助美国解决朝鲜问题,而实际上美国是在努力帮助中国,或按中国的套路办事。

 

未来一旦实现了半岛无核化,或者说半岛无核化得以继续推进,东北亚就会是另一个局面。目前中日韩三国正在推进东北亚一体化进程,未来朝鲜肯定也会加入,还有一个俄罗斯。这将是一个重要的新区域经济带。必将弱化日韩对美国在亚洲的前沿阵地作用。

 

四、伊核危机问题。

 

退出伊核协议并对伊朗采取强硬的政策,这是美国政府的一大战略错误。

 

退出伊核协议,严重分裂了西方联盟。欧洲不但坚决反对美国对伊政策,同时还在积极寻求帮助伊朗渡过难关之法。在没有西方联盟的支持之下,美国是打打不起,制裁也不会发挥最大的效应。重要的是,伊朗一方面有重启核武计划的危险,另一方面伊朗也成为了美国在中东最危险的对手。

 

不否认美国的打击能力,但谁也不敢小瞧伊朗的反击能力。战与不战,目前美国都是左右为难。

 

沙特油田多次被袭,要说是伊朗干的恐怕不会有人相信,而要说与伊朗无关恐怕也不会有人相信。可是,与伊朗有关又怎样?除了制裁,美国还能干什么?

 

沙特油田被袭后,世界普遍嘲笑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其实这很可能是一种严重错判。不是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不行,而是美国压根就没想动用防御系统保卫沙特。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也不管是谁袭击了沙特油田,只要事件爆发,就给了美国打压伊朗的借口。美国的目的不是自己亲自上阵,而是想动用盟友和国际社会的力量孤立伊朗。

 

伊朗袭击沙特油田,影响的是世界能源供应,这是任何国家也不能无视的问题。只要坐实了与伊朗有关,欧洲就不可能与伊朗过于接近,即使是中俄也是如此。

 

美国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想借此逼中东国家坚定的站在美国一边围攻伊朗。美国这个套路不可谓不精。

 

但是,沙特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就指责是伊朗所为,而是与美国人商定之后才拿出所谓的证据。而沙特目前为止表现得相当克制,这已经非常反常。这说明沙特并不想被美国当枪使。油田被袭一事,也只能怪自己坚定的站在了美国一边。

 

世界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真是美国有意放任对沙特油田的袭击,早晚有一天会泄密,届时美沙关系肯定会生变,美国会更被动。

 

有意思的是,在油田被袭之后,沙特竟然派人来中国访问,这显然是希望中国介入中东事务,或者说让中国按抚伊朗。这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沙特对美国不抱太大的希望,甚至可以说是对美国的失望。

 

而近日伊拉克也派人来中国访问了,这与其境内的反恐战事有关,恐怕也与中东微妙的局势变化相关。

 

更有意思的是,阿富汗的塔利班也派人来华了。在美国与塔利班交恶的时候来华,这美国人就得仔细掂量一下用意了,也得掂量一下中国的作用了。

 

目前,美国对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阿富汗、也门胡塞武装都摆不平,还有一个巴勒斯坦已经拒绝美国介入调停。而沙特政府则也同中国保持着紧密的沟通和联系。

 

一方面,美国正在失去中东的主导权,另一方面美国又不得不被牵制在中东空消耗精力,而中国的影响力却日益突出。重要的不是中国如何介入中东事务,而是中国能够帮助中东发展经济。通过发展经济推动区域合作,这就是中国全球治理观。

 

当然,美国的麻烦不只这些,还有更多,但突出的就是这四大麻烦。美国人自己只能是“破裤子缠腿,迈不开步”。而这四大麻烦就是中国的四大机遇,甚至中国还可以从中制造机遇。难怪有分析认为,特朗普政府做任何事,都会对中国有利。因为这是大势所趋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