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美国务院为何突然鼓吹“对华全政府战略” ?

作者:风留痕来源:动态大参考(dongtaidac……

久久的头像
久久
Share:

作者: 风留痕
来源:动态大参考(dongtaidacankao)
已获转载授权

日前,美国国务院网站发布了多篇助理国务卿福特关于美国的对华政策,以及中国科技公司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等议题的演讲稿。其中最突出的是,又提出了美国正在制定对“华全政府措施(战略)”的问题。并表示这是为应对中国给美国及其盟友造成的安全挑战。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周一回应表示,福特的演讲罔顾事实,肆意抹黑、歪曲中国的内外政策,鼓噪煽动“中国威胁”,充分暴露出美国国内一些人顽固保持冷战零和思维。这是十分危险的。

 

在中美贸易谈判的关键时刻,在双方都在释放积极信号的关键时刻,美国务院助理国务卿又抛出这样的言论,不知是何用意。这是美方对华政策的既定方针?还是又想拿出来对华极限施压?还是根本与谈判无关?

 

要想弄清这是为什么,首先还得弄明白什么是“对华全政府战略”?

 

“对华全政府战略”,这不是第一次出现的概念词,最早是出现在《美国2019年国防授权法案》之中。法案中要求美国国防部制定“全政府对华战略”。这一法案是20188月通过的。

 

“全政府”是什么意思?

 

制定对外战略当然是政府的事,也当然不会是一个部门的事。强调“全政府”,很可能是意味着美国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在对华政策问题上一向是各自为政、各出各令。特朗普当初在法案中要求的是国防部来制定,也就是国防部牵头或国防部为主的意思。

 

如今,似乎美国国务院正在忙活此事,反倒是国防部没有了言语。其实,今年5月份国务院国家政策发展主任斯基纳女士,在白宫的一个安全论坛上说:在国务卿蓬佩奥的指示下,一个工作小组目前正拟订一个中国战略,其中心概念是“对付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文化”。这是美国历史首次将一个国家列为“异我文明”。“这是要对付一个真正与我们不一样的文明和不一样的意识形态,而美国之前从未面对过。”这似乎也是对华全政府战略相类似的东西。因此还被一顿痛批。

 

那么问题就来了,前面提到的是国防部,后面美国务院又冒了出来,到底是哪个部门在牵头制定对华政策或战略?这个“全政府”到底是什么意思?

 

曾有分析指出,“全政府”概念的提出,是试图要改变过去曾经出现的“政出多头”的乱象,整合打造官方各门口一致的对华战略行动,实质上就是强化以特朗普为首的白宫在制定对华战略中的唯一主导地位。如今美国务院突然出来抢活,这可能意味着他想以国务院为主制定这一战略。

 

这也难怪,国防部长频繁换人,在白宫月月走人的情况之下,目前蓬佩奥似乎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蓬佩奥的手下纷纷出来表态,也似乎是有想大出风头之意。

 

不管怎么说,美国方面透露出来的信息就一个字“乱”,自然也就让人搞不清楚“对华全政府战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目前横在中美之间的最大的问题或最直接的问题是贸易谈判问题。主导者既不是国防部长,也不是国务卿。而是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财政部长姆努钦。

 

也或许,所谓的“对华全政府战略”,就是“对华全面战略遏制”或者说“在政治外交经济以及军事上全方位的出击”,而这就确实有了冷战的意思了。但是,美国方面似乎还没有一个人公开承认美国采取的是“对华全面遏制政策”。特朗普则一直强调的是中国的“经济入侵”,中国一直在占美国便宜。美国必须讨回。

 

因此,这个“全政府”到底是什么意思,特朗普不解释恐怕谁也说不清。其实,说清与否也没多大的关系,不管如何定义,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的对手和威胁,这是已经非常明确的了。

 

早在小布什时期,就曾经把中国列为了“对手”,并一度想调整对华战略。可是9-11事件发生。一方面,反恐战争和入侵阿富汗伊拉克战争牵制了美国的精力;另一方面在反恐和应对重大国际挑战问题上需要中国合作。对华战略的调整自然也就只能搁置。

 

奥巴马上台之后,认为小布什的政策出现了偏差,不仅消耗了美国的实力,同时也给了中国快速发展的机会。这才有了从中东撤军进行战略东移,也就有了“亚太再平衡战略”。

 

如果说小布什时代中美还是以合作反恐和解决国际重大难题为主,那么到了奥巴马时代,中国被从利益攸关方变成了潜在的对手和威胁,就变成了中美在亚太进行战略博弈。重点就是南海博弈。

 

而到了今天的特朗普时代,他认为,此前美国在南海军事施压搅局以及合纵联横围堵中国战略的失败,亚太战略再平衡也进行不下去了。中国就又从潜在的对手或威胁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对手和威胁。虽然特朗普制定了印度、太平洋愿景战略,但实际上他主打的却是贸易战。

 

可见,美国的对华战略一直处于调整之中,但这个调整并不意味着政策的不连续,而是因为中国出现了巨变。也就是说,美国的对华战略是随着中国发展变化而调整改变。这有其合理性。

 

论总体实力,中国当然与美国还有相当的差距。虽然中国的整体实力提升迅速,但目前最突出的还是经济发展。

 

中国不但是紧随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更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力也是世界第一。中国经济的腾飞,不仅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同样也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地区政治经济影响力。

 

在这种情况之下,站在美国的立场,会怎么想?怎么办?

 

美国要永久***霸世界,要保持绝对领先优势。中国这势头,美国会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在情理之中。

 

不能改变中国,就必须要遏制中国,这种战略思维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尽管知道难以改变和遏制中国,尽管知道两国相斗必然是一损俱损,可是不试过又怎么能甘心?美国实力明显占优的情况之下,让美国放下身段与中国平等互利合作,这真的很难。

 

重要的是,美国曾经利用冷战的手段击垮了前苏联,这是有成功经验的。再一次以冷战手段击败中国,也不是不能想、不能试的。

 

目前,美国是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中国是最具发展潜力国家,对世界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就算中国不与美国争霸或争夺领导权,但影响力的争夺却是一个自然的、不可避免的过程。

 

影响力之争如何进行?要么良性竞争,这是最公平合理的。要么进行恶性竞争,这美国有先天的优势。要么通过战争定胜负,这是最危险的也是最难以面对的局面。而冷战则是介入于恶性竞争和战争之间的手段。

 

良性竞争,美国肯定不干,他不会放弃利用已经在手的霸权优势。战争决胜负,这个险冒的太大,美国轻易也不会选择。而冷战,不是美国想发动就能发动起来的,因为已经失去了冷战的基础,也就是目前形不成体系或联盟对抗。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坚持多边主义和维护全球化进程,这已经是普遍的共识。目前美国只能与中国进行单打***斗。

 

因此,目前中美之间进行的更像是一种恶性竞争。即美国不择手段,中国也要针锋相对。牺牲的自然就是国际秩序和规则。

 

其实,虽然目前双方还没有到冷战的程度,但却已经超过了恶性竞争范畴。2019年度国防预算法案中不但提出了“对华全政府战略”新概念,更是突出的台湾问题。这显然是在严重干涉中国内政和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而近来美方也似乎有意采取对华科技隔离政策,甚至于有经贸脱钩的危险。这就超出了竞争范畴。

 

福特在强调“全政府对华战略”的时候,突出强调的是中国科技公司为美国安全的威胁,这很可能意味着美国将采取对华科技隔离政策。

 

美国不仅封杀了华为,更把一众中国高科技企业或世界领先的企业列为了“黑名单”。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或创新企业,实力提升得实在是有些出人意外。

 

信息通讯、人工智能、量子通讯与量子计算以及大数据等,中国已经不输美国,5G技术更是领先美国。这些都是未来经济的制高点。近来,任正非更是曝出了令人恐惧的信息,那就是不但5G领先美国2年,更大言6G也已经领先美国。

 

据说,6G可不是5G简单的升级,而是与5G有着质的区别。如果不是吹牛,这领先的优势可就太大了点。这表明,虽然目前中美之间有巨大的差距,但在未来的科技和经济领域,似乎中国铁定要领先或不差于美国。而随之而来的就是军事科技军事实力的大爆发。这对美国人来说,应当是“细思极恐”的事。

 

面对这样的局面,美国人会怎么办?合作共赢吗?还是听之任之、顺其自然?不甘心也不可能。但要全面对抗,似乎也没有这个勇气,更没有必胜的把握。美国目前必然是患得患失左右为难。

 

因此,美国务院鼓吹“全政府战略”,还不能明确就是白宫要采取全面对抗政策。他代表的是一种思维倾向和焦虑心理,更像是一种虚张声势。 

 

虽然美国表现得依然很强硬,但急于恢复谈判本身就是想赢怕输、意志不坚定的表现。所谓的制定“全政府对华战略”,恰恰说明美国内部存在严重的矛盾分歧。

 

福特突然跳出来鼓吹“全政府对华战略”,很可能并不代表特朗普的意思,而是美国务院或者说国务卿蓬佩奥另有他意。原本这一战略是由国防部来主导制定,事后也没有再提起。而今国务院却跑出来想当急先锋,这说明蓬佩奥急于表现和证明自己。

 

美国的国务卿向来是二号人物,最典型的就是希拉里。蓬佩奥虽然是国务卿,但他的地位和作用实在是太尴尬。在外交和安全事务上,刚被解职的博尔顿站在了第一线,彭斯似乎都比他更忙禄。而白宫主导的贸易战,则是由莱特希泽与姆努钦把持。蓬佩奥本身更像是一个敲边鼓的边缘人物,至少不是特朗普的核心。

 

如今博尔顿被解职了,蓬佩奥的地位自然就升了一级。或许,特朗普会重用他。也或许,特朗普下一个要炒的就是他。他必须得在关键时刻证明一下自己。

 

但是,要证明自己得首先摸清特朗普的路数。目前在经贸磋商重启的关键时刻,双方都在互释放善意,都在营造良好的磋商谈判氛围。在这个时候,他的助理突然冒出来强调“对华全政府战略”,这会引起中国的反感和“误会”,对营造谈判氛围不利。或许他是想拍马屁,是想以极限施压来助威。如果中美谈判结果不理想,他的这个马屁就一定是拍到了马腿上,会被一脚踢出局。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